煤礦用負壓風筒的誕生
礦井通風的目的在于供給井下人員以足夠的氧氣,排出礦井內的有毒有害氣體、粉塵以及改善高溫作業環境條件。礦井通風對保障礦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避免發生事故和高速發展煤炭工業是極為重要的。
煤礦井下掘進工作面的主要通風方法有三種:煤礦用負壓風筒通風、局扇通風、水力或壓氣引射器通風。當前,我國煤礦廣泛采用的是局扇通風。這種通風方法是由局扇和導風設施(如風筒、風嶂等)組成一體,將新鮮空氣送入掘進工作面,同時將污濁空氣排出。
局扇同風筒的聯合有壓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
壓入式通風由于風筒出口射流的有效射程長,排出工作面炮煙和瓦斯能力強,安全性好,能使用柔性風筒等優點,在煤礦中得到廣泛應用。
抽出式通風具有炮煙和粉塵從煤礦用負壓風筒排出,巷道中的空氣不受污染,勞動衛生條件好的優點。
混合式通風兼有壓入式通風和抽出式通風的優點。
七十年代,國外研制了一種新產品—煤礦用負壓風筒,給礦井局部通風帶來了革命,大大減少了工人“矽肺”病的產生。近年來我國也開始進行了對礦用聚氯乙烯可負壓風筒和快速接頭軟帶的研制,將掘進巷道的壓入式通風改為抽出通風。煤礦用負壓風筒除了要有一定的抗拉強度、抗靜電性、阻燃性和表面光滑性外,最主要的是耐負壓性和相適應的焊接強度等。快速接頭要有一定的機械強度、抗靜電性、密封性、拆裝迅速方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