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根據隧道網的報道,煙大海底隧道項目擱淺。我們公司作為隧道通風袋生產廠家日前通過魯東大學環渤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良忠對此報道提出的觀點進行駁斥,并表示,目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正在穩步推進,而且被納入國家多項規劃。也就是說,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并沒有被擱淺。我們在這里希望我們國家隧道工程隧道事業越來越好,讓我們這些做隧道風筒布廠家為國家工程事業多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大項目建設前都要細致論證
之前有關煙大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被擱淺的消息來自于7月14日中科院的一次研討會。此次會議,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研究員和魯東大學教授等30余人,重點討論了渤海海峽隧道工程的建設問題。中科院陸大道院士作了“渤海海峽隧道建設的必要性并不迫切”的主題報告。會議經過熱烈討論,一致贊成重大工程建設應開展充分的前期研究,細致論證重大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主題報告的關鍵詞為“必要性并不迫切”,卻被部分媒體解讀為“擱淺”。
跨海隧道納入國家多項規劃
按照最初的設想,如果在渤海海峽建一條跨海通道,煙臺市就能成為一個連接南北、貫通亞歐的交通樞紐城市,這將促進煙臺跨越式的發展。這一構想,得到了煙臺市、山東省的大力支持,隧道通風袋和風筒布是長遠隧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施工產品。
從2008年開始,跨海通道戰略研究正式進入國家領導和相關部委決策層面。2012年3月,由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帶領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小組編制完成《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總報告》,并報國家發改委,認為該通道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技術上也是可行的。
劉良忠介紹,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已被納入國家多項規劃:2011年國務院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2012年國務院批復的《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2015年國務院批復的《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2016年的《交通運輸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等。
隧道內將由動車執行運輸任務
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從山東蓬萊經長島至遼寧旅順最短距離56海里,平均水深約25米,最大水深約86米。廟島群島32個島嶼呈東北——西南走向,位于渤海海峽的中部和南部,目前連接兩個半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環渤海鐵路運輸和煙大水路運輸,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利用渤海海峽的有利地理條件,建設公路和鐵路相結合的跨越渤海的直接快捷通道,將現有的繞行山海關鐵路運輸,由1500多公里縮短為跨海通道的100多公里,煙大水路運輸由6-8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進而形成縱貫我國南北、從黑龍江到海南十省(區)一市的東部鐵路、公路交通大動脈。
據介紹,整條隧道全長123公里。隧道內將由動車執行運輸任務,火車設計時速為250公里,運行速度能達220公里/小時。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這對隧道通風也是迎來一種新的挑戰,祝福我們國家的交通工程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就,讓我們做更好的隧道通風袋鑄就輝煌成就!